9月4日,为深入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精神,信息工程系全体教职工在弘毅楼602会议室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以“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赋能教育”为核心,创新采用教师团队与辅导员团队分组研讨、代表分享的形式,推动历史学习与教育工作深度融合。
活动伊始,全体教职工共同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的核心片段,回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浴血奋战的壮阔历程,感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伴随着震撼的历史画面与深刻的精神解读,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为后续研讨奠定了浓厚的思想基础。
在分组研讨环节,教师团队与辅导员团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别聚焦 “抗战精神与学科教育融合”“红色基因与学生思政引导” 两大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教师团队围绕“如何将抗战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展开讨论。大家认为,可在专业课程中挖掘 “科技报国”、“攻坚克难”等与抗战精神相通的内涵,例如在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中,引入抗战时期科研工作者坚守岗位、助力国家建设的案例,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科技强国”的责任意识。部分教师还提出,可通过项目式教学,让学生以“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 为主题开展实践,将技术能力与历史传承相结合。
辅导员团队则聚焦“新时代学生思政工作中的红色教育创新”。辅导员们结合日常学生管理经验,探讨如何通过主题班会、红色实践活动、榜样宣讲等形式,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抗战历史的时代价值。大家提出,可组织学生走访本地抗战纪念馆、采访老兵,或开展 “抗战故事分享会”“红色主题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爱国情怀,同时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让红色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研讨结束后,两个团队分别选派代表分享研讨成果。教师团队代表卞志勇在分享中表示:“抗战精神中蕴含的‘坚守’与‘创新’,与我们的教育工作高度契合。未来我们将把历史素材转化为教学资源,让课堂不仅成为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成为精神传承的阵地。” 辅导员团队代表赵利利则提出:“青年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以抗战精神为指引,搭建更多贴近学生的思政平台,帮助他们在了解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勇担青春使命。”
此次专题研讨活动,不仅让信息工程系全体教职工深化了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精神的理解,更明确了将历史精神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具体路径。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把抗战精神融入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为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爱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图:沈涵之
文:郝麒
审核: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