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南机电学子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奔赴乡村田野、社区街道、企业车间、红色教育基地,在助农兴产、文旅赋能、基层服务、非遗传承等领域精准发力,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以青春担当书写新时代青年答卷。
聚焦乡村振兴助力乡村发展
“耘梦联盟助农团”扎根南京高淳区联溪村,针对当地固城湖螃蟹、手工锅巴等农产品“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问题,打造“联溪味”抖音宣传账号。团队通过短视频记录农产品种养、制作全过程,结合数据分析优化内容策略,一月内账号播放量突破30万,有效拓宽销售渠道。“青春助农・桠溪农园”实践团将镜头对准田间地头的优质农产品,用年轻化表达讲好“桠溪农园故事”。“泗畔助农团”以当地书记为“乡土代言人”策划短视频拍摄,让“联溪西瓜”名气渐长,走进更多家庭。
关注民生需求投身基层服务
“知行孙楼·青衿服务团”在徐州丰县孙楼街道围绕助老、环保、儿童关爱开展服务,实现精准化帮扶。“青穗暖乡筑梦实践团”联合泗阳县清香源果树种植家庭农场,深入四乡镇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知识宣讲,走进护理院、“军人之家”送上温情关怀,以多元服务助力基层建设。“防诈骗 我们在乡行动”小分队通过反诈骗绘画、集中宣讲、进村入户等形式,为连云港赣榆片区各乡镇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反诈“防火墙”。“好奇小飞侠”科普志愿队走进高淳区古柏街道爱心暑托班,进行无人机知识讲解和试飞体验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能力,让更多的孩子感受科技的魅力。
赋能文旅发展激活文化活力
“荷境筑梦团”走进高淳区固城湖水慢城,通过素描写生、古建筑测绘收集创作素材,运用3ds Max、SketchUp等软件搭建三维模型,设计“荷花+动物”主题文创产品,为景区文旅发展注入创意活力。“青峦茶语”实践团则在“中国白茶第一村”开展调研,走访茶园与茶叶加工车间,了解白茶产业发展历程,与当地村干部、茶企代表交流产业升级方向,为茶文化传播与乡村文旅融合建言献策。
守护非遗技艺创新传承路径
“青春奋进”实践团赴南通二甲镇,探访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学习刻板、染色工序,并开展蓝印花布创意手工体验活动,推动非遗文化年轻化传播。“盐读仙语”实践团在西溪古镇以非遗舞蹈为载体活化董永传说,借助3D模型感受非遗舞蹈动作的数字规律,还制作“董永与七仙女”图案艺术瓷杯等非遗主题产品,让传统非遗贴近现代生活。
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青穗暖乡筑梦”实践团带领当地中学生前往程道口战役陈列馆、爱园革命烈士文物资料室,队员化身“红色讲解员”讲述革命历史,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沭光逐梦队”前往沭阳烈士陵园参观学习,通过史实展陈与讲解铭记历史,走访老党员聆听奋斗故事,在红色熏陶中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薪火青年红色行”实践团奔赴南京、苏州、宿迁等八地红色场馆,开展跨地域实地调研,探索红色文化新时代创新传承路径,设计沉浸式体验剧本。“星火寻忆者”团队在淮海战役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等地开展志愿宣讲,拍摄红色宣传视频,以实际行动传播红色文化。
探秘产业科技锤炼专业本领
“匠心筑梦,科技兴国”团队走访南京工艺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鹏力(南京)智能装备系统有限公司等企业,与首席技师、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精密加工、智能装备技术细节,在实习实践中探索职业发展,传承工匠精神。“知行蟹农团”对比传统蟹塘与华海种业科技公司的养殖模式,实地感受物联网溶氧传感器、智能投喂无人机、基因选育等技术对大闸蟹养殖的提质增效作用。
南机电学子在这个暑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于不同领域成长历练,展现出了“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手上有活,脚下有路”的靓丽风采。未来,他们将继续前行,将“小我”融入“大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各系
文:张自仪
审核:孙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