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新学期课程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模式创新,助力教师精准把握课程设计要点、融入智能教学工具,2025年9月2日下午,会计教研室于博学楼109教室组织开展新学期课程教学设计汇报及AI智能教学体应用分享活动。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此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薛蓓蓓主持。
一、深耕课程设计,筑牢教学根基
活动伊始,薛蓓蓓强调,课程设计是教学质量的“源头活水”,需结合最新会计准则、行业岗位需求及学生认知特点,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随后,各课程负责人依次上台,结合所授课程展开教学设计分享。
《财务管理》课程负责人王诗雅老师以“资金时间价值”章节为例,详细拆解教学方案:从“复利魔力”案例导入,到“时间价值解读 —处理演示 — 实训操作验证”的分层教学环节设计,再到融入“大学生成才之路”的思政元素,完整呈现了“理论 + 实践 + 思政”的融合式设计思路。《投资分析实务》课程负责人孟秋彤老师则聚焦“岗课赛证”融合,提出将“证券模拟实训平台”与“证券证书考核要点”相结合,设计“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块,让学生在完成股票市场真实投资任务的同时,同步提升考证能力。《经济法基础》课程负责人吴卓然老师提出“法条 + 案例 + 实务场景”的融合模式。以“某电商企业增值税申报争议”为核心案例,还原企业从采购、销售到申报的全流程,引导学生分析“进项税额抵扣范围”“视同销售行为界定”等法律要点,同时关联会计账务处理中的税务衔接问题,让学生理解法律规定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随后,王丽颖老师、薛蓓蓓老师及陈瑶露老师分别对自己承担的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汇报。
二、探索智能体应用,赋能“一师一课”课程建设及教学升级
在智能教学工具分享环节,教研室王诗雅教师作为系部“AI学习小组”成员,结合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场景,带来智能教学体的应用演示与经验分享。王诗雅介绍,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习题批改耗时长”“个性化辅导覆盖不足”“实训场景模拟有限”等痛点,而智能教学体可通过“AI 习题答疑与批改”“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虚拟企业账务实训”三大功能有效破解。现场,她通过屏幕演示智能教学体的实际操作:在“虚拟企业实训”模块,学生可通过智能体模拟不同行业企业的全流程账务处理,系统实时反馈操作问题并提供优化建议。此外,智能教学体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生成个人学习报告,帮助教师精准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教学。
演示结束后,老师们围绕“智能教学体与传统教学的融合边界”“AI 工具助力于一师一课课程建设”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AI智能教学体是提升教学效率、实现个性化教学资源的重要辅助工具,但需坚持“教师主导、AI 辅助”的原则,将技术优势与教师的教学经验、人文关怀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教师在教学创新与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思考。未来,会计教研室将继续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核心,加强教学研讨与经验交流,为学校财经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图:薛蓓蓓
文:薛蓓蓓
审核:李杰